临沂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4年度课题指南 一、本年度《课题指南》的几点说明 1.本年度《课题指南》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结合临沂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制定。 2.本《课题指南》是在广泛征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专家学者建议的基础上,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进行编制,作为全市县区、学校及教师选择研究课题的依据。 3.《课题指南》的制定,是为了给全市2014年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指导,使教育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市教育科学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通过研究,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应用效益。 4.本《课题指南》所列研究课题分为重大课题、“因材施教”专项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不同的研究选题由不同的研究主体承担:重大课题是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在充分论证、筛选的基础上确立的,为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课题,属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该部分课题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招标认领,学校和教师不得申报该类课题;县区课题只能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部门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学校和教师不得从该范围中选择研究课题;学校课题由学校相关领导牵头组织研究(部分课题可以由学校教研组承担),教师不能申报该选题范围的课题;教师课题由教师申报研究。“因材施教”专项重点课题为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课题,下附课题为其支撑性课题,可由不同的研究主体根据课题性质加以选择。 5.本《课题指南》中的课题,除特别说明外,申报者不能自行修改课题名称,确需调整研究范围的,可以在课题界定中加以解释说明。《选题指南》中加注括号的课题可以补充完善相关内容或根据其中补充的类型选择一项内容研究,区域或学校的课题可以在题目中加注县区或学校名称。 6.本年度立项课题要求在1-2年完成,个别课题需要3年完成。课题研究期限自课题批准立项之日起,课题延期或调整人员须经临沂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研究成果须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创新,有所建树。 组织实施《课题指南》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全市“教育质量年”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分利用专业力量、发展专家咨询作用问计、问政,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以高质量的研究工作繁荣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供有力支持,为追求最高境界的教育公平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实现临沂教育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研究项目 (一)重大课题(1-10) 1.临沂市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研究 2.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3.现代学校管理与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4.临沂市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研究 5.中学问题导向德育课程研究 6.区域均衡发展视野下的有效教学研究 7.区域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8.学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研究 9.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教育对策研究 10.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二)“因材施教”专项重点课题(11-30) 县区课题(11-15) 11.幼儿园去小学化推进策略研究 12.县域层面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策略研究 13.县域学段衔接的推进策略研究 14.县域个性化作业的推进策略研究 15.诊断教学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学校课题(16-25) 16.学校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 17.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整合研究 18.有效教学视野下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19.(××学段)优生培养方法研究 20.素质教育目标下的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21.个性化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22.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构建研究 23.学困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24.特教学校个性化教学研究 25.高中语文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注】 教师课题(26-30) 26.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研究 27.(××学段××学科)“零起点”教学研究 28.(××学段××学科)个性化作业研究 29.(××学段××学科)优生培养方法研究 30.(××学段××学科)课堂分层教学实施方法研究 (三)一般课题(31-190) 县区课题(31—62) 31.县域教育质量公平的实施策略研究 32.县域学校标准化建设策略研究 33.县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 34.县域教学质量提升的推进策略研究 35.县域特色学校建设推进模式研究 36.县域教科研一体化的推进策略研究 37.县域教师流动的运行机制研究 38.县域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39.县域教师支教的实践策略研究 40.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41.县域名师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42.县域新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43.县域教研方式创新策略研究 44.区域大集体备课推进策略研究 45.校际(区际)联研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46.均衡视域下的“科研兴校”研究 47.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领军人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48.“名师工作室”运行策略研究 49.学科(名师)基地的建设与利用研究 50.高级教师的专业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51.学科教研员作用发挥的途径研究 52.优质教育(或教学)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53.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54.区域推进社区教育的策略研究 55.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策略研究 56.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5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8.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59.县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60.区域心理健康诊断与干预策略研究 61.幼儿保教人员的培养模式研究 62.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 学校课题(63-132) 63.薄弱学校的优势发展路径研究 64.地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6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管理研究 66.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策略研究 67.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策略研究 68.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研究 69.农村标准化学校的有效管理研究 70.青少年德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71.师德建设及考核机制研究 72.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科研兴校”实践策略研究 73.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的策略研究 74.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策略研究 75.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研究 76.(××学校)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77.(××学段)教育衔接问题研究 78.教学策略的深化研究 79.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策略研究 80.区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81.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82.家校协同教育平台建设途径研究 83.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成长策略研究 84.教研组成为研究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85.年级负责制模式下教务处作用的发挥研究 86.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 87.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88.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 89.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方式研究 90.校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1.学科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