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让教学研究更生动精彩 ——临沭县第四实验小学微课程探究之旅 2010年初识微课程,是从电影微课程《地球上的星星》开始的。当在李玉平老师的优酷空间看完这集微课程时,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一是为影片的内容,二是为这种展示的形式。短短的几分钟,让我们领略到这部影片的精髓,长长的影片被浓缩后剩下了精华,不禁惊叹这种方式的神奇。 于是在李老师寻找制作电影微课程制作自愿者时,身为学校副校长的刘秀艳老师,怯生生地报了名——接着用自己的理解,完成了处女作电影微课程《美丽人生》,上交后,得到了李老师的亲力指导。期间,四实小一批微课程志愿者一起加入了QQ群,网络上不定期组织讨论,让老师们逐渐结识了非常多的微课程制作高手,我们跟着一起实践,竟然深深地喜欢上这种学习的形式。在工作中,四实小这首批志愿者一起努力,我们一起见证着微课程的魅力。 评课中使用微课程,此时无声胜有声。 2012年2月,临沂市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团队活动中,四实小的几位骨干教师就对借助微课程评课进行了尝试。其中以刘秀艳老师为代表的两次微课程评课,获得了团队领导和同伴的一致好评。制作时利用微课程的方式再现课堂环节和重点问题,中间加入对这节课的点评和反思——大家惊讶于这种形象的方式,更赞赏这高度凝练的思维精华。 在接下来的评课活动中,四实小的首批志愿者也在尝试用这种方式,后来的作品在全省的数学研讨会上面向全省数学骨干教师播放,获得了省教研室徐云鸿科长的鼓励和肯定,这些更激发了我们继续学习的信心。 新授课中使用微课程,画龙点睛引人入胜。 在陈丽老师参加市骨干教师PK过程中,我们首次尝试把微课程引入到课堂中。第一次陈老师执教的《小数点的移动》中,我们利用微课程展示了故事《一个小数点的悲剧》,仅仅3分钟的展示,配以《入殓师》中大提琴演奏的哀伤音乐,深深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和老师;在陈老师第二次pk执教《方程的意义》中,展示方程的历史时,我们再次使用了这种方式,这种设计再次折服了与会老师;2013年4月,全市数学讲课比赛中,我们的微课程首批志愿者之一胡雪飞老师参加市讲课比赛也运用了微课展示,更是给课堂增添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元素,恰如其分地结合教学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 复习课中使用微课程,再现梳理教材内容。 2012年6月,山东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上,刘秀艳老师代表临沂市执教了一节复习课——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在简短的开场引入课题后,引领孩子观看了用微课程制作的一单元教材再现,这次的制作中,除了教材重点内容还设计了配音,这样给一年级的孩子起到一个提示作用,更有利于孩子们对一单元内容梳理。这节课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他们感觉最亮眼的地方就是用这种清新的方式引领孩子回顾学过的内容,效果太好了……这次会议也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幸福回来。 理论学习中使用微课程,让收获与观看的时间成反比。 在一年前,我们就开始利用微课程的方式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我们精选部分微课程,安排在周例会前播放。其中关于《思维导图》的微课程,教会了我们集体备课的新方式;《56号教室的奇迹》系列微课程展示的雷夫老师的智慧和策略,给了老师们深深的启发;《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看得会议室特别安静,大家反思的不仅是对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创纪录》让老师们边看边笑中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评价方式;《两栏笔记》让我们好多老师学会了在听课记录本上使用两色笔,更便于分清哪是课堂环节记录,哪是自己的思考…… 每次都是短短的几分钟,没有增加老师们的负担,没有引起他们的反感,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一种力量,让善于思考的人走得更远…… 活动梳理中使用微课程,收藏点滴感动留下美好回忆。 在参加活动后,用微课程的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加入制作者的只言片语,让活动更显完整和深刻。在市骨干教师长达半年多的PK活动结束后,我们制作了一集微课程《我要上省课活动掠影》,重温了激动人心的比赛过程;在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暑期活动结束后,我制作了一集《附小教师研修汇》,留下了所有老师的身影;在刚刚结束的临沂市小数团队培训会上,再次用这种方式呈现了会议过程的精彩和动人的瞬间,短短的两天活动就这样在音乐和照片中再现,宛若一首动听的歌流淌在每位参会者的心里……让人感动的影片记忆加上文字介绍,美好的回忆就这么跃然屏幕上,感动了活动中的每一个人,还为活动留存了永恒的“电子档案”。 微课程,就这么走进了我们的生命中。它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了一份意外的精彩,让平常熟知的事情多了新的元素,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平凡中悄然多了些许的神奇。也许,这正是它的力量所在,期待着微课程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