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家长们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会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却把他们的幼小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更是无暇顾及,于是把抚养孩子的重任落在了祖辈身上,但他们只能让孩子吃饱穿暖,缺乏教育、辅导孩子的能力,使这些孩子无缘无故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我们这些班主任与孩子每天接触的时间最长,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责无旁贷地呵护这些干渴的幼苗。 下面只是我的一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密切关注儿童,掌握情况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班主任就是本班的“爱心妈妈”了。在生活中,要全心的为学生着想,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要把孩子们的情况都清楚地记录下来,以做调整,有问题及时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使他们不再孤独、自卑、孤立。 二、用心关爱,感受亲情 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我们做老师的就得多用一些心,学生生病得及时带他们去看病,不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多余的,不被关注的;学习上,大多数孩子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纪律散漫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此,我们做为班主任只能耐心耐心再耐心,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老师们的爱与班级的温暖。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给学生讲安全常识,道德品质,做人的道理,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及时正确引导孩子对待远在他乡的父母,因爱生恨,让孩子的心理、性格都大有扭曲,为了让他们有颗感恩、善良、纯洁的心,我会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写在信里,学会体量父母的不易与父母默默的爱,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加强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教育引导他们,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平时工作中,记录一些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更完善的做好“代理家长”。加强定期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避免有些孩子因一时冲动而做出过激行为而误入歧途。 关爱留守儿童不单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同样的阳光,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精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里,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